扇子起源于中国,似无争议。祖先发明它,自然不是为了题诗作画,多是出于障日引风的生存之需。后来,大约在殷商时期,扇子和帝王的礼仪挂起了勾,用以显示皇权的威严,身份便日渐高贵起来。再后来,也就是到了汉魏,以丝绢制成的“团扇”上,开始出现诗画之作。因其扇形文心,集实用与审美于一身,深得宫廷贵胄和文人士大夫的喜爱。从祛暑纳凉的工具,到文人手中特殊的绘画形态,扇画产生的原因,我推测大抵是文人的审美习性所致。他们天生的审美癖好,加上过剩的艺术想象,差不多把实用品统统转化成了艺术品。所以,有人把我们叫做“审美的民族”。这一称号,我们是可以毫无愧色地领受的。
折扇画是扇画中的主要样式。其方寸之内,画家便可凭虚御风,状万千丘壑之气象,抒深睿高华之感悟。历代画家之所以多作扇画,大约是这个缘故。据宋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记载,隋唐传入高丽的折扇,再入中土时,已成为满幅图绘的“私觌物”了:“彼使人每至中国,或用折叠扇为私觌物,其扇以雅青色为主,上画本国豪贵,杂以夫人鞍马,或临水为金沙滩。暨莲荷花木水禽之类,点缀精巧,又以银泥为云气月色之状……”。有宋以来,文人士夫在扇面上挥毫泼墨,尽情溢性,并以精妙之作传赠,渐成社会风尚。若干年后,元人郑元祐感叹道:“宋诸王孙妙磐礴,万里江山归一握。卷藏袖中舒在我,清风徐来榖衣薄。”
扇画的传承,似不受俗世的纷扰。即便在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艺术形态中,扇画亦居一席之地。当今的国画家,多有扇画佳作问世。其中,魏广君是卓有建树的一位。广君者,忠厚人士,少时即入传统,笔绘刀刻不辍,于诗书画印诸道积下深厚的童子功。后入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,彼时,曾以扇画赠我,酬答之间,两人的交往竟有了些许古风高士往来的意思。近几年,广君以晦迹韬光之态,潜心艺事,作大幛巨幅的同时,在幅不盈尺的扇面上,绘制了一批山水小品。读这批扇画,时维三月,春寒犹在,昏暗的室内,一灯如豆,仿佛又回到失却已久的古典阅读方式:反复把玩,细细咀嚼,神与景游间,不觉文思回荡,微醺中,恍然行进于云无心出岫的山水间。
稍时,便读出些味道来,一二心得,随笔记下。广君的扇面多时随性之作,不像大画那样极虑竭思,谋定而后动,往往兴之所来,便放笔直取,纵横使转,笔笔见性,胸中块垒,腹底锦绣,皆一吐为快。可谓景随情生,笔由性转,笔墨未收,已是一派天机盎然。窃以为,广君的扇画与其说是作品,不如说是他的心性日记,作画的过程也更像是本真自我还原的过程,有论者说广君的扇画有童稚之气,斯言诚哉,这是读广君扇面一得。另一得是,在方寸的笔墨腾挪间,读到了广君小品山水的大境界。广君的造境,以繁复多变见长,或苍厚质朴,或繁阔有致,诡状殊形,不可言述。胸中有丘壑,境界自然廓大辽远,而于疏放生拙中见出醇和清朗的高古之意,可谓广君扇画境界的美学追求。还有,读这批扇面,可体验笔墨的“金石味”亦是一得。广君有着深厚的篆刻与书法功底,常以笔代刀,以书入画,其造型勾勒,朴拙疏散,犹如老僧入定,从容矩度之中,又神游皮相之外。
近日读欧阳询《艺文类聚》,其中引梁简文帝《诫当阳公大心书》曰:立身之道,与文章异。立身先须谨重,文章且须放荡。用此两句话来评价广君的人与画,倒也妥帖。广君做人立身,心怀澄澈,内敛率朴,虽算不上老成,却也持重沉厚;而其扇画,则以放情肆志,游心太虚,天趣回荡为尚,非有大把握者而不能为。读广君的扇画,读出这般感受来,才算有些意思。
2012.3.19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