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韩愈《答李翊书》说:“气,水也;言,浮物也。水大,而物之浮者大小皆浮。气与言犹是也,气盛,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。”在当代审美文化的领域中,中国画已经走向多元,然而,讲究气与韵的中国画,在这个意义上,对于“气”的盛、衰、正、斜之臆见、之表现,是由摇曳于画家心灵中对文化的感觉、意象及其成象的基本价值所决定,也就自然地反映了画家对时代文化感觉的把握能力与表现能力,是其自我选择的一种结果。这决定了一个画家的文化品质,决定了一个画家的水平优劣。一言蔽之,一个中国画家的作品特征,在当代,是否还存在着中国文化语言特色所界定的概念,其表现语言方式的真假是否与实在相符合,取决于他在文化领域所交底的选择,即其“成象”特征是否具有民族文化的固有色,这是一个真值条件。邢少臣执着于此道的探寻,他那介乎于表现的大写意花鸟画保持着民族文化的固有色,使其自然与之和谐起来,愈画愈顺、愈画愈精、愈画愈有味,是他不去寻找对象化的结构,而是寻求更深层的精神体验的结果。
中国艺术精神,以达到“天人合一”为最高审美境界,中国艺术家在澄怀味道的冥想中,得与自然相互抚慰,明心的感觉就象沉睡在绿草纭纭中,匀静地鼻息撩过草儿,草儿撩拨着我的鼻息,抚慰于寂然的、契契相合的情感交融中。“天地与我并生,万物与我为一”的身心自由,极尽惬意。邢少臣正是在这样的境界中,漫步在自身发展的轨道上,实现着“离形得似”、“得意忘形”的大写意花鸟画的情感表现。
《东坡画论》云:“宇宙在乎手中,眼前无非生机”。苏轼的“士人画”说,董其昌的文人画之说,陈师曾的“文人画”说,皆在强调士大夫文人的身份修养与职业画家之不同。陈师曾的“文人画之要素,第一人品,第二学问,第三才情,第四思想”,维系着传统画论品藻人物的方式,在于树立理想中的“文人画家”形象。于当代人讲,他强调画家所应具备的士大夫文人的品行修养,怎么可能实现呢?即使有所实现,也只能是局部了。文人画的当代绘境不仅要表现“文人”的品行修养,同时强调笔墨组合关系、章法营构而形成的笔墨形式。允许文人画产生形式上的感官刺激效应,打破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道释精神及逸格准则,才具与时俱进的当代画家形象?优与劣,天知?地知?惟我等不知?花鸟画成熟于宋元,兴盛于明清。徐青藤的大写意花鸟画是由自由到了狼藉。八大的大写意花鸟画,是偏重讲理,格格于世俗白眼与不白眼之外的自由,是不知“闲抛闲掷野藤中”滋味的“味外”自由。海派有自己的特点,虚谷“冷”辟蹊径,吴昌硕纯以气胜。及至徐悲鸿、齐白石、潘天寿都很有代表性,都是与时渐进、俱进的结果。
邢少臣与崔子范先生有过较深的交往,崔子范先生说“我的画风还是受时代的影响比较大,是与时俱进的。关于大写意,这里边有两个问题,具象和抽象的问题。具象要求形的比重更大一些,大写意对客观的描摹主要在于抓住它的特点,抓住最能反映物质本质特征的东西。象牡丹与芍药的区别,要抓住它的主要特点,一个单薄些,一个厚重些。抓住它这一特点了怎么夸张都可以。”画无定法“就是这个意思。但是不管怎么画,不能脱离客观现实,不能脱离自然。
这样,人的”意“就可增多了。这些有的人能体会到,有的人则体会不到,这个难度比较大。我画的许多东西都来自于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,有我自己的”意“在里面,是我对生活的感悟,这就是我理解的”大写意“。”崔子范先生的作品极富奇躯伟貌,别具匠心,尤其是晚年的一些大幅图画,运笔有如行草,气势沉雄,富有装饰性。他的花鸟画取景布局,能突破前人规范,富有奇趣,充分反映了其具有的创造力。所画物象均作适当夸张,富装饰性,高古精雅,线条雄健,设色对比强烈,厚重朴实。崔子范先生走的当是与时渐进、俱进的路子,邢少臣亦通达其道。
古人云:“熟而不新则腐烂,新而不熟则生涩”,他在熟而新、新而熟的创作道路中,加强了形式表现,所画物象,适当夸张,拙中含雅、涩中藏柔。画面情调于沉稳中富于高亢,多了些许粗犷的阳刚气。象飘然而来,入于人耳的、厚厚的男中音,飘渺、混茫,中或有“重金属”,令人一震,诱人动情。
再次慢慢地品味他的大写意花鸟画,那几笔不经意的形象勾勒中,似梦幻般地朦朦胧胧、若有若无。就象老子状貌之“道”:“道之为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;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。。。。。其中有精”,不仅显了道,也包含着器。老子解道,作为对自然的法则意会,表现为无,又表现为有,是有与无的统一。故其大写意花鸟画,能于动中含静,静中寓动,无中寓妙,有处见无,哑然于苍茫之外,而涵泳于虚灵之中,蕴藉着有声有色的生命情调,让人回味无穷……
2005年7月7日于紫竹院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