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辰年,我将斋号易为“抟庐”。由于“抟”字的繁体与“搏”字极肖,一些朋友骤见之,随口就说:“啊又改,成‘搏庐’了,想再拼搏一把”。我小烦道:“真扯淡,字都没看清,搏个啥。”写成“抟”字,还有人一不小心就给来个“砖庐”。
“抟”音“团”,有“抟沙为器”一说。又有一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的意思。我想书法篆刻,绘画……。将这些东西比五谷杂粮。我尚年青,有的是力气,不妨今天揉这“面”,明揉那“面”。但这一道道的面,搞不好的话,随意捡出一道,没准你就将它揉成了更杂的面。比如中国画大致分山水,花鸟,人物等科,再拿山水来看又分青绿,浅绛,水墨,等等。还有书法的真、草、隶、篆与碑和帖麻烦的很吧?其实不麻烦,这就要趁在年青的时候,下狠劲一个个的给揉出一把“面筋”来,那道杂粗粮有多“粗”?下功夫还是有面筋可揉洗出来的。然后,就是看你能揉洗出的是多是少了。有的人揉出的单项“面筋”多,抢着不放,长期食用,没准人会干瘪。有的人揉出的单项“面筋”少了,没准会气馁,扔掉再也捡不起来了,又去揉别的面了,及了,没准忙活到老,也没揉出一大面筋团来。这话说得是“风格”二字,早形成不太好,没风格更不得了。
有鉴于此,我想不妨按周期来“揉”这道道杂粮,而且道道还要吃下去,消化掉消化不了怎么办?用精美的副食佐餐,比如鱼,鳖、虾、蟹,水果,蔬菜……,此同诗词曲赋,儒、释、道、杂著……要坚持不懈地读或写。“道道”不息,以贯之终生。
年青的时候尚“博”,我想四十以后就该“专”了。在专中博,是去拓展和强化风格的外延,并去印证中国画内美的东西,印证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说的是不是那回事。
又要博且专,画中国画不看充溢中国人生存与精神观念的典籍,和杂著光画,我是画不出什么有味道地“画”的。“博”在这是为画做服务生的。
我抟来抟去,绕来绕去……,不过是任着自己的好奇心,一路看着,干着,晃悠着……也20多年了。现在看看脚下的路,还是那条心目中的“老路”。抬放眼,也看不清有多远……。有个老头在搅和着什么噢!是陈抟先生。
陈抟先生是内丹大师,又是儒学大师。老百姓都知道他会“腾云驾雾,还知道他的学术思想直接孕育了”北宋五子“,自然和人生的密秘,咱没那资质,还是好好地去干捏把活吧。
抟沙真的能为器吗?我不清楚,很去想,也没用,只感到费事啊!费事。
2000年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