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魏广君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抟庐艺耕录】中国水墨画的源起与演化(四)

2013-11-26 16:08:04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魏广君
A-A+

  (三)五代宋初水墨山水画的图形分析

  五代宋初,水墨山水画创作局面是,北方有荆浩及其山水画风的承继者,关仝、李成、范宽。南方有董源、巨然。他们使水墨山水画走向了成熟,并使之成为中国画的主流画种。

  关仝师法荆浩,善画秋山寒林、点景入高人逸士等,构图多以深远,去表现山势的雄奇巍峨。其笔法丰富多变,线性坚质地去抒写自己的闲情逸志。有感于此,郭若虚在《图画见闻志》中曾言:“石体坚凝,杂木丰茂,台阁古雅,人物幽闲者,关氏之风也。”至其晚年,北宋《宣和画谱》评:“晚年笔力过浩远甚。”又若“笔愈简而气愈壮,景愈少而意愈长。”(85)此评,乃是关仝的最大长处,当也是具备了后世所谓“文人画”的最大特征。

  关仝画中之“气”与“意”。“气”,是他根据审美的要求,从取象到成象依自家立意的思维和构图的特长,使心与笔自由性的相互生发,任运成象,而实现“意”的准确性表达和自由性阐述。关仝发展了荆浩的画法,将北方全景式山水之格局传给了北宋画家,史称“荆关”。传有《关山行旅图》(图30)、《秋山晚翠图》(图31)等,可窥其貌。

  《秋山晚翠图》是一件以水墨晕染和墨笔皴点相结合的淡设色作品。由于此时的山水画创作仍多用绢而少用纸,所以,它部分地保留了青绿山水中晕染手法,表现物象远近深浅关系的传统,如山体上的痕迹。其主导以笔墨皴擦去表现山体,涧水流等等。它在山体轮廓、山石立面等处,则完全以起伏有致的墨线和短笔瓣皴为主,表现出北方山水凛冽雄健的自然风格。他的勾线、皴、擦、染法,合丹青与水墨为一,两者兼融又出了“小青绿”法,画面很文气、静气,是后之文人士大夫喜爱的一种。这也是它与传统青绿的重要区别。

  关仝这件作品笔墨表现最为完整的是他的树法,如树多用墨笔勾勒,笔道圆润一次成形,亦不加晕染。山顶之枯树则以墨线勾勒其顿挫夭矫之姿,以点簇之笔佐以水墨来表现树叶之自然形态;山下丰水处的大叶树木则或以水墨点簇、或以笔线勾勒、夹叶、略设淡色。等等不一而足的树法演绎,呈现出水墨山水丰富而多彩的笔墨造型和笔墨情趣。(图32)总而量之,“荆关”在五代宋时,以创作实践和理论成就形成的巨大影响,是董源所不能匹比的,可以谓之是“荆关”的水墨山水画实践,肇始了以山水画为代表的中国文人水墨画的发生。

  董源与关仝、李成生活的时代几乎同时,无文论传世。所以,我们只能从其作品中寻绎出其与荆浩创作观念的一致性。他的画法和面貌有如郭若虚之言:“水墨类王维,着色如李思训。”又如《宣和画谱》所说:“当时著色山水未多,能效思训者亦少也”,董源“特以此得名于时”。应视为“小青绿”画法的《龙宿郊民图》(图33)是件相对可靠的作品。画中山石主以“长披麻皴”,山顶作矾头小石,所描绘的是江南土山疏松的质理,与“二李”时代已判然有别。细节如树干和枝叶亦多为浓墨双勾、点染。一些色彩的罩染处,也搀杂着水墨。等等也别于传统青绿的作风。概言之,虽然通篇作品色彩富丽,但在石青、石绿和赭石等矿物颜料的渲染之下,这件以丰富变化的笔触和古雅之设色相融合的作品,仍可以清楚地表现水墨皴法,这已别于二李时代的青绿画法了。如果我们仅从其水墨的角度去考察这件作品,它已具备了比较完善的用水法、墨法,以及娴熟的符号、结构的组织能力,足以确认其也是一件成熟的水墨画,表现了由青绿向水墨过渡的过程中,画家对于此二者的兼善并重。

  传为北宋摹本《潇湘图》(图34),可从侧面反映他对山水画技法进步的贡献。此图是以中锋圆笔,以细长圆润的、以干湿相间的笔迹成线、为皴的“披麻皴”表现山石,以湿笔为矾头及点簇苔、树等画成。对之的整体感受,如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所言,董源的山水画:“皆宜远观,其用笔甚草草,近视之几不类物象,远观则景物粲然,幽情远思,如睹异境。”(86)

1 2 3 4 5 6 7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魏广君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